永利(77779193·China认证)官网-Best App Store

公司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公司资讯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举措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举措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施分区域精准管控作出明确部署,是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举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密切,在基础底图、生态保护红线、法定保护区域等方面保持一致,但同时又在管理对象、管理尺度、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意见》提出,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编制、单元划定、信息共享、更新调整等过程中,与国土空间规划做好充分衔接,协同发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协同推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一、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密切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作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首要任务,提出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同时也提出“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重要手段。国土空间规划需要从空间布局上明确农业、生态、城镇开发保护格局以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需要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底线要求,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生态环境保护源头预防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都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自领域,坚持底线思维、系统思维,落实国家生态安全、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空间分区管理,实施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共同保安全、促发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保持充分衔接。二者在生态环境基础底图方面保持一致,包括底图坐标系、行政区划、山体河流水系、自然资源要素、生态环境状况、各类依法设立的保护区及管控区边界范围等,充分衔接,保持一致,在一张底图上制定分区管控方案。在生态保护红线方面,统一划定并严守一条生态保护红线。在涉及耕地保护、工业园区、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范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存在明显差异在制度定位和目标上,《意见》提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提出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源头预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国土空间规划侧重土地用途管制,旨在明确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聚焦空间上生态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环境行为的分区管理,旨在明确各流域、各区域、各单元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完善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链条,二者协同发力,有利于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管控对象和模式上,《意见》提出,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对象是土地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则围绕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功能提升目标,针对影响生态和排放污染的行为,聚焦好(优先保护)坏(重点管控)两头,进行预防性和控制性管控,把该保护的区域科学地划出来,守牢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把发展同保护矛盾突出的区域识别出来,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从而实现对各类开发保护建设行为的规范和引导。在空间单元和尺度上,《意见》提出,基于生态环境结构、功能、质量等区域特征,通过环境评价,在各生态环境要素管理分区的基础上划定优先、重点、一般3类管控单元。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以环境属性为基础(如大气基于公里网格的控制单元,水环境基于流域控制单元等),充分体现了污染物传输流动性、管理需求与管理基础,宜粗则粗、宜细则细。目前全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各管控单元尺度在10平方公里至500平方公里左右,可以较好地支撑生态环境差异化、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尺度通过规划体系逐级细化,终落到地块和宗地,管控尺度在亩和公顷尺度,远小于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三、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下一步,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实施过程中,要落实《意见》相关要求,按照“充分衔接、各有侧重、协同发力、分步推进”的思路,持续探索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度衔接路径,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深化顶层设计,加强制度衔接。落实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指导各地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单元划定、清单编制、信息共享等方面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充分衔接,积极推动将制度衔接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生态环境部门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在双方管理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中深化细化衔接要求,共同做好相关研究及试点先行等工作,积累经验、完善机制,形成政策合力。推动共享共用,加强成果衔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过程中,做好基础数据、分区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管控要求与用途管制的衔接,与国土空间规划采用统一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地图,共享一套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建立常态化的成果共享机制,畅通平台互联互通渠道,保障相关数据和资料的及时获取,提高衔接工作准确性和时效性。在分区管控方案动态更新和定期调整工作中,做好与“三区三线”成果的动态衔接。做好政策协同,加强应用衔接。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依托各级数字化平台,以协同支撑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制定、重大规划编制、重大项目落地为重点方向,通过设立平台并联审批接口、相互开放使用权限、共用智能分析应用模块功能等方式,构建便利化工作条件,针对不同区域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特点,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施分单元差异化生态环境管理,推动制度实施层面的有效联动,促进协同发力。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工作保障。加强组织保障和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相关技术交流平台,加强交流研讨,围绕两项制度理论、技术、管理、应用等方面衔接,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不断探索衔接新路径、新模式,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与培训,提升基层管理机构技术能力,规范各地衔接工作。

2024-03-28

more

污水“再生”焕发城市“新生”

污水“再生”焕发城市“新生”

作为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举措,科右中旗再生水项目由科右中旗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于2019年开工建设。目前,新建管网16.2千米,新建加压泵站1座,新建1000立方米的调节水池一座,其下辖的污水处理厂将再生水输送至内蒙古能源集团科右中发电有限公司和内蒙古京科发电有限公司,主要用于企业供热用水和生产用水。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包兴安说:“再生水”即“中水”,“中水回用”指的是生活污水通过自动化回收处理,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后,再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绿化等。走进粗格栅厂房,包兴安说道:“别看这些厂房长得差不多,里面的设备各有不同,这就是中水回用‘第一关’,污水里的固体垃圾经过这个粗格栅进行过滤。”话音未落,他又指了指脚下的铁板,在距离地面9米深的坑道中,外来的污水正以“静音模式”开启包含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等环节的“再生”之旅。随着“探秘”的深入,包兴安时而展示汲水瓶的水质,时而介绍流量计的读数方法,蓄水池里的水越发清澈透亮。他说:“‘中水’就是通过生化处理和药物反应将污水脱氮除磷,实现净化。”在监测室内,第三方技术人员正在对四台针对不同化学成分的分析仪进行观测,把牢“中水回用”安全关。一个个蓝顶白墙、露天水池仿佛大型的实验器具,在先行后续、环环相扣中上演着污水“焕新”的魔法,水资源节约利用由此照进现实。在内蒙古能源集团科右中发电有限公司,一座白色“大烟囱”巍然耸立,这就是冷却塔,水和电的“纠缠”正在这里悄然发生。“冷却是我们电力设备运维的重要环节,再生水项目则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从2023年4月试运行到年底,我们电厂消耗的“中水”达133万余吨,实现再生水循环利用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工作人员周楠说。据悉,科右中旗污水处理厂向内蒙古能源集团科右中发电有限公司和内蒙古京科发电有限公司日供水达5400立方米。2023年,仅蒙能科右中电厂一家所产生的“中水”费用199.8万元,可观的经济效益不仅让前期投入有了“着落”,也为持续拓展再生水的利用空间奠定了信心。科右中旗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保障中心主任代全胜说:“再生水项目在推进中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管道维护、生产运行等环节。除了用于生产用水,我们还与北控城市服务(科右中旗)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再生水更多地用于市政绿化、环卫用水、生态补水等领域,进一步扩大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4-03-05

more

【干货】污水厂曝气池污泥量减少的原因及对策!

【干货】污水厂曝气池污泥量减少的原因及对策!

曝气池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池内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曝气池是好氧活性污泥法的核心,有时被称为污水处理的反应池,那么,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曝气池活性污泥不增长甚至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该如何解决呢?总的来说,曝气池内活性污泥不增长甚至减少的表面现象,一是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过多导致污泥的大量流失,二是剩余污泥排放量过多,三是营养物质缺乏或不平衡。具体原因及解决对策如下:★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大,污泥流失过多。主要原因是污泥膨胀引起污泥沉降性能变差,采取的具体对策为在曝气池进水或出水中投加少量絮凝剂。★进水有机负荷偏低。进水负荷偏低造成活性污泥繁殖增长所需的有机物相对不足,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只能处于维持状态,甚至有可能进入自身氧化阶段使活性污泥量减少。采取的具体对策是设法提高进水量,或减少风机运转台数,或降低表曝机转速,或减少曝气池运转间数缩短污水停留时间。★曝气充氧量过大。曝气充氧量过大会使活性污泥过氧化,污泥总量不增加。采取的具体对策是减少风机运转台数或降低表曝机转速,合理调整曝气量,减少供氧量。★营养物质含量不平衡。营养物质含量不平衡会使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凝聚性能变差,对策是及时补充足量的N、P等营养盐。★剩余污泥排放量过大。使得活性污泥的增长少于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采取的具体对策是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

2024-02-23

more

2024-03

28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举措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施分区域精准管控作出明确部署,是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举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密切,在基础底图、生态保护红线、法定保护区域等方面保持一致,但同时又在管理对象、管理尺度、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意见》提出,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编制、单元划定、信息共享、更新调整等过程中,与国土空间规划做好充分衔接,协同发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协同推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一、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密切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作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首要任务,提出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同时也提出“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重要手段。国土空间规划需要从空间布局上明确农业、生态、城镇开发保护格局以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需要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底线要求,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生态环境保护源头预防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都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自领域,坚持底线思维、系统思维,落实国家生态安全、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空间分区管理,实施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共同保安全、促发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保持充分衔接。二者在生态环境基础底图方面保持一致,包括底图坐标系、行政区划、山体河流水系、自然资源要素、生态环境状况、各类依法设立的保护区及管控区边界范围等,充分衔接,保持一致,在一张底图上制定分区管控方案。在生态保护红线方面,统一划定并严守一条生态保护红线。在涉及耕地保护、工业园区、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范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存在明显差异在制度定位和目标上,《意见》提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提出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源头预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国土空间规划侧重土地用途管制,旨在明确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聚焦空间上生态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环境行为的分区管理,旨在明确各流域、各区域、各单元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完善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链条,二者协同发力,有利于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管控对象和模式上,《意见》提出,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对象是土地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则围绕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功能提升目标,针对影响生态和排放污染的行为,聚焦好(优先保护)坏(重点管控)两头,进行预防性和控制性管控,把该保护的区域科学地划出来,守牢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把发展同保护矛盾突出的区域识别出来,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从而实现对各类开发保护建设行为的规范和引导。在空间单元和尺度上,《意见》提出,基于生态环境结构、功能、质量等区域特征,通过环境评价,在各生态环境要素管理分区的基础上划定优先、重点、一般3类管控单元。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以环境属性为基础(如大气基于公里网格的控制单元,水环境基于流域控制单元等),充分体现了污染物传输流动性、管理需求与管理基础,宜粗则粗、宜细则细。目前全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各管控单元尺度在10平方公里至500平方公里左右,可以较好地支撑生态环境差异化、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尺度通过规划体系逐级细化,终落到地块和宗地,管控尺度在亩和公顷尺度,远小于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三、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下一步,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实施过程中,要落实《意见》相关要求,按照“充分衔接、各有侧重、协同发力、分步推进”的思路,持续探索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度衔接路径,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深化顶层设计,加强制度衔接。落实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指导各地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单元划定、清单编制、信息共享等方面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充分衔接,积极推动将制度衔接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生态环境部门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在双方管理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中深化细化衔接要求,共同做好相关研究及试点先行等工作,积累经验、完善机制,形成政策合力。推动共享共用,加强成果衔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过程中,做好基础数据、分区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管控要求与用途管制的衔接,与国土空间规划采用统一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地图,共享一套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建立常态化的成果共享机制,畅通平台互联互通渠道,保障相关数据和资料的及时获取,提高衔接工作准确性和时效性。在分区管控方案动态更新和定期调整工作中,做好与“三区三线”成果的动态衔接。做好政策协同,加强应用衔接。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依托各级数字化平台,以协同支撑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制定、重大规划编制、重大项目落地为重点方向,通过设立平台并联审批接口、相互开放使用权限、共用智能分析应用模块功能等方式,构建便利化工作条件,针对不同区域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特点,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施分单元差异化生态环境管理,推动制度实施层面的有效联动,促进协同发力。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工作保障。加强组织保障和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相关技术交流平台,加强交流研讨,围绕两项制度理论、技术、管理、应用等方面衔接,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不断探索衔接新路径、新模式,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与培训,提升基层管理机构技术能力,规范各地衔接工作。

more

2024-03

05

污水“再生”焕发城市“新生”

作为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举措,科右中旗再生水项目由科右中旗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于2019年开工建设。目前,新建管网16.2千米,新建加压泵站1座,新建1000立方米的调节水池一座,其下辖的污水处理厂将再生水输送至内蒙古能源集团科右中发电有限公司和内蒙古京科发电有限公司,主要用于企业供热用水和生产用水。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包兴安说:“再生水”即“中水”,“中水回用”指的是生活污水通过自动化回收处理,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后,再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绿化等。走进粗格栅厂房,包兴安说道:“别看这些厂房长得差不多,里面的设备各有不同,这就是中水回用‘第一关’,污水里的固体垃圾经过这个粗格栅进行过滤。”话音未落,他又指了指脚下的铁板,在距离地面9米深的坑道中,外来的污水正以“静音模式”开启包含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等环节的“再生”之旅。随着“探秘”的深入,包兴安时而展示汲水瓶的水质,时而介绍流量计的读数方法,蓄水池里的水越发清澈透亮。他说:“‘中水’就是通过生化处理和药物反应将污水脱氮除磷,实现净化。”在监测室内,第三方技术人员正在对四台针对不同化学成分的分析仪进行观测,把牢“中水回用”安全关。一个个蓝顶白墙、露天水池仿佛大型的实验器具,在先行后续、环环相扣中上演着污水“焕新”的魔法,水资源节约利用由此照进现实。在内蒙古能源集团科右中发电有限公司,一座白色“大烟囱”巍然耸立,这就是冷却塔,水和电的“纠缠”正在这里悄然发生。“冷却是我们电力设备运维的重要环节,再生水项目则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从2023年4月试运行到年底,我们电厂消耗的“中水”达133万余吨,实现再生水循环利用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工作人员周楠说。据悉,科右中旗污水处理厂向内蒙古能源集团科右中发电有限公司和内蒙古京科发电有限公司日供水达5400立方米。2023年,仅蒙能科右中电厂一家所产生的“中水”费用199.8万元,可观的经济效益不仅让前期投入有了“着落”,也为持续拓展再生水的利用空间奠定了信心。科右中旗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保障中心主任代全胜说:“再生水项目在推进中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管道维护、生产运行等环节。除了用于生产用水,我们还与北控城市服务(科右中旗)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再生水更多地用于市政绿化、环卫用水、生态补水等领域,进一步扩大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more

2024-02

23

【干货】污水厂曝气池污泥量减少的原因及对策!

曝气池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池内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曝气池是好氧活性污泥法的核心,有时被称为污水处理的反应池,那么,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曝气池活性污泥不增长甚至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该如何解决呢?总的来说,曝气池内活性污泥不增长甚至减少的表面现象,一是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过多导致污泥的大量流失,二是剩余污泥排放量过多,三是营养物质缺乏或不平衡。具体原因及解决对策如下:★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大,污泥流失过多。主要原因是污泥膨胀引起污泥沉降性能变差,采取的具体对策为在曝气池进水或出水中投加少量絮凝剂。★进水有机负荷偏低。进水负荷偏低造成活性污泥繁殖增长所需的有机物相对不足,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只能处于维持状态,甚至有可能进入自身氧化阶段使活性污泥量减少。采取的具体对策是设法提高进水量,或减少风机运转台数,或降低表曝机转速,或减少曝气池运转间数缩短污水停留时间。★曝气充氧量过大。曝气充氧量过大会使活性污泥过氧化,污泥总量不增加。采取的具体对策是减少风机运转台数或降低表曝机转速,合理调整曝气量,减少供氧量。★营养物质含量不平衡。营养物质含量不平衡会使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凝聚性能变差,对策是及时补充足量的N、P等营养盐。★剩余污泥排放量过大。使得活性污泥的增长少于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采取的具体对策是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

more

2024-02

10

换季污泥膨胀,怎么办?

近期,有小伙伴反馈,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又开始出现膨胀了,每年都会这样,很有周期性!其实,很多污水处理系统在温度高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都不会出现严重的污泥膨胀情况,往往出现在每年的春夏、秋冬换季时。即发生在气温、水温和气压交变的环境。在分析一些污水处理厂的统计数据后,发生泡沫现象的时期为:由水温高于气温而交变到水温低于气温时(3月份到4月份)和由水温低于气温而交变到水温高于气温时(10月份到11月份)。1、换季膨胀原因分析由于生态环境的更迭,使微生物的生长、构成等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操作运行发现,不改变其他条件,泡沫现象在经历一段时间后(10~20d)会逐渐消失,污水处理系统自动修复。通过镜检,发现春夏交变的泡沫中主要是丝状菌的暴发,丝状菌大量生长,并伸展开来;而秋冬交变时,失去活力的丝状菌包裹在同样失去活力的菌胶团中形成上浮泡沫。其原理仍须进一步研究,一般认为,当季节(温度、气压)交变时,微生物均会受到影响,但丝状菌的适应性要比一些絮成菌强,如Microthrixparvicella的生长温度可在8~35℃间,而且更适宜生长在低温环境。当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时,丝状菌的菌丝会从菌胶团中伸展出来以增加其摄取营养的表面积,其生长速率高于其他微生物。当春夏交变时,污泥的活性均有下降,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的合成洗涤剂和油脂类得不到降解,而一些丝状菌仍然活跃,它们喜欢利用这些物质作为食物并快速增长,这使得出现丝状菌的暴发并形成泡沫。秋冬交变时,主要形成的是上浮污泥(这与前者不同),在上浮污泥和泡沫中很难发现展开的丝状菌,显微镜下可见上浮污泥中包裹有细小气泡。估计这是在环境交变时,菌胶团变得分散细小,结合曝气气泡后密度减小而产生上浮。2、换季膨胀控制方法总结出泡沫形成规律后,对采取控制措施有利,如对于春夏交变时的泡沫采用机械清理、刮除的方法。因为这些泡沫存在大量丝状菌,不宜遗留在混合液中,以免重新造成泡沫现象,处置方法如下。而对于秋冬交变时的上浮污泥和泡沫可采用高压水枪喷水来缓解,因为上浮污泥中仍然大部分为絮成菌,被打碎后可以回到混合液中。1、投加凝聚剂投加合成的有机聚合物、铁盐、铝盐等混凝剂均可以通过其凝聚作用来提高污泥的压密性增加污泥的比重;投加高岭土、碳酸钙、氢氧化钙等也可以通过提高污泥的压密性来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实践证明,不设初沉池的污水厂,其SVI值都比较低,所以设有初沉池的污水厂发生污泥膨胀时,将部分污水直接送到曝气池也是一种控制污泥膨胀的方法。2、投加Cl2或漂白粉控制污泥膨胀采用的传统氧化剂是Cl2。具有氧化能力的Cl2、HOCl和次氯酸根渗入细胞后,能破坏菌体内的酶系统,导致细胞死亡。绝大程度上说的丝状菌都可通过加氯气加以控制。一般投加在回流污泥中,投加量至关重要,投加过量很可能将正常菌胶团全部杀灭,而投加过少很可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使生化系统出水出现恶化。通过不同比例投加后对活性污泥的抑制情况来确认投加漂白粉量,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原后生动物的活性和存在数量,以及丝状菌的受损程度来确认。当SVI值逐渐降低、膨胀不断缓解时,应逐渐减少投药量。3、引入惰性物质抑制丝状菌膨胀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高度和极度膨胀的丝状菌,通过简单的方法很难有效阻止,但可以投加惰性物质来抑制丝状菌的膨胀。足量的惰性物质流入生化系统,强化活性污泥的相对沉降性能的同时,还对丝状菌的结构起到了破坏作用,降低其膨胀程度,繁殖速度也会降低。因此,通过引入惰性物质,对丝状菌的抑制作用是明显的。4、调整pH值抑制丝状菌膨胀运用高ph值得废水来抑制丝状菌膨胀,因为丝状菌的比表面及比菌胶团大,在理论上,丝状菌应对急性环境恶变的能力总体而言低于菌胶团,特别是耐受高ph值和对活性污泥有抑制作用的有毒物质,但运用这个方法pH控制范围很重要,根据经验,在曝气池整池,pH控制在10左右,持续4-8h能够对丝状菌起到明显的杀灭作用,pH过高对活性污泥有影响,pH太低效果不好。

more

2024-01

16

污水处理调试运营经常遇到的十个问题!

活性污泥技术十问,这些都是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觉得有用的记得分享呀!1、如何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量?污泥控制:如果曝气池进水量和有机物浓度波动较小,可以只用曝气池混合液污泥量来计算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剩余污泥的排放量=曝气池混合液污泥量/(泥龄x回流污泥浓度)二沉池出水污泥量当进水量有波动时,要将二沉池的泥量也算在内。污泥浓度控制:曝气池内混合液污泥浓度一般都有个较佳值,如果高于此值,必须及时排泥。剩余污泥排放量=曝气池内混合液浓度与理想浓度之差×曝气池容积/回流污泥浓度污泥负荷控制:按照曝气池内污泥量不变的原则,根据污泥负荷计算污泥的产量,并将新产生的污泥全部从系统中排放出去。剩余污泥排放量=(曝气池内混合液污泥量-进水BOD5量/污泥负荷)/回流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控制:当测得污泥沉降比SV增大后,可能是污泥浓度增加所致,也可能是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所致,不管哪种情况都应该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保证SV的相对稳定。实践证明,对以脱氮除磷为重点的的城市污水来说,用污泥龄(SRT)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Q)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2、回流污泥量的调整方法有哪些?按照二沉池的泥位调节回流比。这种方式可避免出现因二沉池泥位过高而造成的去你流失现象,出水水质较稳定,缺点是回流污泥浓度不稳定。首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泥位(水面到泥面距离),即选一个合适的泥层厚度(泥面到池底的距离),一般应控制在0.3~0.9m。且不超过泥位的1/3。然后调节回流污泥量,使泥位稳定在所选定的合理值,一般情况下,增大回流量Qr,可降低泥位,减少泥层厚层;反之,降低回流量Qr,可增大泥层厚度。应注意调节幅度每次不要太大,使回流比变化不超过5%,回流量变化不超过10%,具体每次调多少,多长时间后再调下一次,则应根据情况决定。按照沉降比调节回流量或回流比。公式为:R=SV/(100-SV)以1000ml量筒取进入二沉池之前的曝气池混合液模拟二沉池的沉降试验。则由测得的SV30值可以计算回流比,用经指导回流比的调节。为使SV值充分逼近二沉池内的实际状态,尽可能采取二沉池即搅拌状态下的沉降比,以提高回流比控制的准确性。按照回流污泥及混合液的浓度调节回流比。公式为:R=MLSS/(RSSS-MLSS)此法可用回流污泥浓度RSSS,和混合液浓度MLSS指导回流比R的调节。此公式只适合低负荷工艺,即进水的悬浮物不高的情况下,否则会造成误差。一般作为回流比的校核方法。根据污泥沉降曲线。确定特定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的较佳沉降比。再通过调整污泥回流量使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正好等于这种污泥通过沉降达到较大浓度的时间,此时的回流污泥浓度较大,而回流量较小。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反硝化脱氮以及除磷工艺。3、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白怎么解决?产生原因:缺少营养,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菌胶团生长不良;PH值高或过低,引起丝状菌大量生长,污泥松散,体积偏大。解决办法:按营养配比调整进水负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数日污泥颜色可以恢复;调整进水pH值,保持曝气池pH值在6~8之间,长期保持PH值范围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4、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黑怎么解决?产生原因:曝气池溶解氧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其与Fe作用生成FeS解决办法:增加供氧量或加大回流污泥,只要提高曝气池溶解氧,10多小时左右污泥将逐渐恢复正常。5、化验过程中污泥过滤困难或出水色度升高怎么解决?产生原因:缺乏营养或水温过低,污泥生长不良,大量污泥解絮解决办法:增加负荷均衡营养,提高水温,改善污泥生长环境。6、曝气池内产生大量气泡怎么解决?产生原因:进水负荷过高,冲击负荷较大,造成部分污泥分解并附着于气泡上使气泡发粘不易碎,因此水面积存大量气泡。解决办法:减少进水,稍微加大回流污泥量,稳定一段时间后气泡减少系统逐渐正常。7、曝气池产生茶色或灰色泡沫怎么解决?产生原因:污泥老化,泥龄过高,解絮后的污泥附于泡沫上。解决办法:增加排泥,逐渐更新系统中的新生污泥,污泥的更新过程需要持续几天时间,期间要控制好运行环境,保证新生污泥有较强的活性(保证溶解氧在1.0~3.0内的稳定水平,营养物质比例要均衡,适当投加营养盐)。8、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二沉池污泥上浮指的是污泥在二沉池内发生酸化或反硝化导致的污泥漂浮到二沉池表面的现象。这些漂浮上来的污泥本身不存在质量问题,其生物活性和沉降性能都很正常。漂浮的原因主要是:正常的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过长,由于溶解氧被逐渐消耗而发生酸化,产生H2S等气体附着在污泥絮体上,使其密度减小,造成污泥的上浮。当系统的SRT较长,发生硝化后,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中会含有大量的硝酸盐,污泥在二沉池中由于缺乏足够溶解氧(DO<0.5mg/L)而发生反硝化,反硝化产生的N2同样会附着在污泥絮体上,使其密度减小,造成污泥的上浮。控制污泥上浮的措施:一是及时排出剩余污泥和加大回流污泥量,不使污泥在二沉池内的停留时间太长;二是加强曝气池末端的充氧量,提高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中的溶解氧含量,保证二沉池中污泥不处于厌氧或缺氧状态。对于反硝化造成的污泥上浮,还可以增大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降低SRT,通过控制硝化程度,达到控制反硝化的目的。9、二沉池表面出现黑色块状污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二沉池表面出现黑色块状污泥通常是污泥腐化所致。曝气量过小使污泥在二沉池缺氧,或曝气池污泥生成量大而剩余污泥排放量小使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过长,或者重力排泥时泥斗不合理、使污泥难以下滑,亦或者刮吸泥机部分吸泥管不通畅及存在刮不到的死角,都会造成污泥在二沉池局部长期滞留沉积而发生厌氧代谢,产生大量H2S、CH4等气体,包裹在泥块上,促使污泥呈大块状上浮,而且颜色呈现黑色。污泥腐化上浮与一般的污泥上浮不同,腐化上浮时污泥会腐败变黑,产生恶臭。解决的办法有保证剩余污泥的及时排放、排除排泥设备的故障、清除沉淀池内壁或某些死角的污泥、降低好氧处理系统污泥的硝化程度、加大污泥回流量、防止其他处理构筑物的腐化污泥的进入等。10、二沉池表面出现泡沫浮渣的原因是什么?二沉池表面出现浮渣后,首先应检查刮渣板、浮渣斗和浮渣冲洗水是否正常,浮渣泵是否出现问题,如果是刮渣系统本身的故障,应立即修理。污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类脂化合物等能引起放线菌迅速增殖的有机物,导致二沉池表面出现生物泡沫浮渣。对策是用水喷洒、减少曝气时间、投加氧化消毒剂或混凝剂等。二沉池污泥局部短时间内缺氧,出现反硝化现象造成污泥上浮会形成浮渣。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发生腐化变质,在H2S、CH4等气体的裹带下部分污泥上浮也会形成浮渣。解决这两种浮渣的根本措施是找到造成污泥反硝化和腐化的原因分别予以调整。针对二沉池的各种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大家可根据各自不同的原因来解决问题。

more

2024-01

11

废水处理的基本知识

废水的生化培养过程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作,其理论基础涉及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流体力学等多种学科,尽管较早的活性污泥工艺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诸多理论在学术界仍无定论。因此,在本项目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就要求操作及管理人员,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废水具体情况,在生化培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在做到系统正常运行,确保废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提高其理论深度,丰富其实践经验,完成其技术储备。废水生化处理调试是以微生物的培养为主要过程的工作,按照微生物的需氧情况可分为好氧处理、兼氧处理和厌氧处理;按照微生物的生长形式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按照废水和微生物的形式可分为完全混合式、序批式等;按照其反应器形式则包括更多类型。本人在结合理论废水处理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监测手段及控制参数等进行整理。‍1、温度温度对生化培养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尽管本项目废水处理工程尚未做到对生化系统控制温度的程度,但是各生化反应系统、各运行阶段中温度的测量和分析依旧对生化污泥驯化培养过程起到指导性作用,它能够为生化培养过程中各现象的解释提供依据,有助于帮助管理及操作人员对系统运行管理做出正确及时的判断。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活性污泥(包括厌氧、兼氧和好氧)中的微生物活性程度,并且对诸如溶解氧、曝气量等产生影响,同时对生化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生长的温度范围不同,约为5℃~80℃。在此温度范围内,可分成较低生长温度、较高生长温度和适生长温度。以微生物适应的温度范围,微生物可分为中温性、好热性和好冷性三类。中温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范围在20℃~45℃,好冷性微生物的生长温度在20℃以下,好热性微生物的生长温度在45℃以上。废水生化好氧生物处理,以中温细菌为主,其生长繁殖的适温度为20℃~37℃。当温度超过生物生长温度时,会使微生物的蛋白质迅速变性及酶系统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严重者可使微生物死亡。低温会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力降低,进而处于生长繁殖停止状态,但仍保存其生命力。厌氧生物处理中的中温性甲烷菌适温度范围在20℃~40℃之间,高温性为50℃~60℃,厌氧生物处理常采用温度33℃~38℃和50℃~57℃。2、pH值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pH值适应范围。例如细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pH值适应范围是在4~10之间。大多数细菌适宜中性和偏碱性(pH值6.5~7.5)环境;氧化硫化杆菌喜欢在酸性环境,它的较适pH值为3,亦可以在pH值1.5的环境中生活;酵母菌和霉菌要求在酸性或偏酸性的环境中生活,较适pH值3.0~6.0,适应pH值范围为1.5~10之间。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保持较适pH值范围是十分重要的。如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曝气池混合液的pH值达到9.0时,原生动物将由活跃转为呆滞,菌胶团粘性物质解体,活性污泥结构遭到破坏,处理效率显著下降。如果进水pH值突然降低,曝气池混合液呈酸性,活性污泥结构也会变化,二沉池中出现大量浮泥现象。培养优良、驯化成熟的生物系统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但如果pH值在大幅度内变化,则会影响反应器的效率,甚至对微生物造成毒性而使反应器失效,因为pH值的改变可能引起细胞电荷的变化,进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微生物代谢中酶的活性。综上所述,在生物系统处理废水过程中,应提供微生物较佳的pH值范围,以使其在优化条件下运行。3、化学需氧量(COD)COD的测试方法严格遵守废水水质分析国家标准测试方法。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用氧量(mg/L)表示。化学需氧量越高,也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Mn或简称OC。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r,或简称COD。如果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有一点个比例关系。一般说,重铬酸钾化学需氧量与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之差,可以粗略的表示为不能被需氧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COD的测试分析是废水处理调试运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掌握工艺流程中各处理单元的进出水情况,确保进水稳定,不至于产生较大的波动和对系统的冲击;另一方面,通过各处理单元前后进出水的COD变化情况,了解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其重要作用可总结为以下三点:1)提供详细的进出水浓度,使管理人员根据浓度变化情况相应的对运行工况作出调整,保证废水处理系统正常、稳定运行;2)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反映各处理单元的运行情况及处理效率等;3)为整个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判断及合理解释提供依据。4、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在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作用极其重要,它不仅反映微生物培养程度和污泥驯化程度,并直接反映废水的处理情况。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类、真菌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所组成的混合培养体。细菌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和较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真菌也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原生动物以摄食游离的细菌为主,起到进一步净化水质的作用,后生动物则以摄食原生动物为主。通过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真菌类的丝状菌和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的生物相,通过观察与辨别其种属和数量可以判断污泥的质量和处理水质的优劣,因此,将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称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性生物。除活性污泥宏观指标外,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污泥的微观生物指标,即污泥的生物相。生物相观察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观察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指示性生物的数量及种类变化。不同质量的活性污泥中存在不同的指示生物,通过指示性生物的观察,可以间接评估活性污泥的质量。另一部分是观察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不同质量的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量是不同的,通过丝状菌数量的测量,也可间接反映活性污泥的质量。(1)指示性生物的观察:对于某一特定的污水处理系统,当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正常时,其生物相也基本保持稳定,如果出现变化,则表示活性污泥质量发生了变化,应进一步观察并采取处理措施。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其命名方法也非常复杂。从实际出发,运行人员应熟练掌握活性污泥中常见的微型指示生物:变形虫、鞭毛虫、草履虫、钟虫、线虫等。这些微生物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是否占优势以及比例多少,将取决于工艺的运行状态。在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活性污泥很少或基本没有,此时镜检会出现大量的变形虫,当变形虫占优势时,对污水基本没有处理效果。在超高负荷的活性污泥系统中,鞭毛虫占优势,出水质量很差。但在活性污泥培养过程中,鞭毛虫的出现并占优势,则说明活性污泥已经形成,并且向良性方向发展。在中等负荷的活性污泥中,草履虫将占优势,此时的处理效果好活性污泥发育正常,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良好,出水水质好。在低负荷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中,轮虫和线虫将占优势,此时出水中可能挟带大量的针状絮体。轮虫和线虫大量出现表明活性污泥正常。如发现钟虫不活跃,往往表示曝气不足,如果出现钟虫等原生动物死亡,则说明曝气池内有有毒物进入。在大量钟虫存在的情况下,楯线虫数量多而且活跃,这有可能会令污泥变得松散,如果钟虫数量递减,而楯纤虫数量增加,则潜伏着污泥膨胀的危险。镜检中发现各类原生动物极少,球衣菌或硫丝细菌很多时,说明污泥已发生膨胀,若发现单个钟虫活跃,其体内的食物泡都能清晰可见,说明污水处理程度高,DO充足。若在二沉池中有许多水蚤(鱼虫),其体内血色素低,说明DO高;水蚤的颜色很红时,则说明出水几乎无溶解氧。当轮虫数量剧增时,则指示污泥老化,结构松散并解体,应加强排泥。(2)丝状菌的观察: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并不是丝状菌越少越好,因为丝状菌在污泥絮体中起骨架作用。通过显微镜观察丝状菌的数量及长度、丰度等可直接反映工艺的运行情况。需要补充的是:生物相观察只是一种定性的方法,运行中只能作为理化方法的补充手段,不可作为主要的工艺检测方法,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出本工程的生物相变化规律。5、MLSS、MLVSS、F/M、SRT等污泥理化指标①SV30(污泥的沉降比):污泥的沉降比是指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1000ml的量筒中,静置30min后,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之比,一般用SV30表示。SV30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和浓缩性能的一个指标。对于某种浓度的活性污泥,SV30越小,说明其沉降性能和浓缩性能越好。正常的活性污泥其MLSS浓度为1500~4000mg/L。SV30一般在15%~30%的范围内。②SVI30(污泥的体积指数):污泥的体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0ml量筒中,静置30min后,1g活性污泥悬浮固体所占的体积,常用SVI30表示,单位为ml/g,SVI30与SV30存在以下关系:SVI30=SV30/MLSS×1000沉降比SV与污泥的浓度有关,沉降性能相同的污泥,当MLSS较大时,SV也越大;当曝气池中混合液MLSS变化较大时,SV值就无法与历史数据比较,反映的污泥情况失真。测量SV或SVI的目的是反映污泥在二沉池内的沉降浓缩状况。SVI既是衡量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标,也是衡量污泥吸附性能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SVI值越大,沉降性能越差,但吸附性能好;反之,SVI越小,沉降性能越好,而吸附性能越差。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一般认为,SVI值在100左右,综合效果较好,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出水质量的提高。③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用MLSS表示,单位是mg/L。它近似的表示曝气池中活性微生物的浓度,是运行管理的一个重要参数。④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中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用MLVSS表示,它较MLSS更能确切的代表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数量。⑤SRT(污泥龄或称平均细胞停留时间):是活性污泥在整个系统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一般用SRT表示:SRT=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活性污泥总量/每天从系统内排出的活性污泥量=(Ma+Mc+MR)/(Mw+Me)其中Ma,为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量;Mc,为二沉池的污泥量;MR,为回流系统的污泥量;Mw,为每天排放剩余污泥量;Me,为二沉池出水每天带走的污泥量。⑥F/M(污泥负荷):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要保证一定的处理效果所能承受的有机物量。单位是kgBOD5/kg(MLVSS?d),通常用F/M表示有机负荷,F(feed—饲料?)代表食料,即进入系统中的食物量;M代表活性微生物量,即曝气过程中的挥发性固体量。(另:污泥负荷(sludgeloading)---曝气池内每公斤活性污泥单位时间负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公斤数。其计量单位通常以kg/(kg·d)表示。)F/M=Q?BOD5(每天进入系统中的食料量)/MLVSS?Va(曝气过程中的微生物量)式中:Q为进水流量(m3/d);BOD5为进水的BOD5值(mg/L);Va为曝气池的有效容积(m3);MLVSS为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mg/L)。6、营养元素营养元素在工业废水生化处理中作用至关重要。生物培养的微生物按照其细胞组成及代谢性质,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营养元素,主要以氮磷为主。所以工业废水生物培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性的投加营养物质,以保证废水中有足够的氮和磷。BOD:N:P=100:5:1,这是好氧生化系统中的比例,在好氧生化培养中,缺乏氮元素将导致丝状的或者分散状的微生物群体产生,使其沉降性能差。另外,缺乏氮元素使新的细胞难以形成,而老的细胞继续去除BOD物质,结果微生物向细胞壁外排泄过量的副产物——绒毛状絮状物,这些絮状物沉淀性能差。根据经验,从废水中每去除100kgBOD需要加5kg氮和1kg磷。在许多条件下,氮以氨形式,磷以磷酸形式加入废水中。细菌需要氮以产生蛋白质,需要磷以产生分解废水中有机物质的酶。一般细菌较易利用氨态氮,在处理工业废水时,如果废水含氮量低,不能满足微生物的需要,需要另外补加氮营养,如尿素、硫酸铵、粪水等。微生物中主要以细菌对磷的要求较多,工业废水中一般需要补加磷元素,如磷酸钾、磷酸钠等。7、BOD5BOD5的测试方法严格遵守废水水质分析国家标准测试方法。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以mg/L为单位)。它反映了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生化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机物越多。有机物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家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微生物的活动与温度有关,测定生化需氧量时一般以20℃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一般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需20天左右才能基本上完成第一阶段的分解氧化过程,即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这在实际工作中有困难。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简称5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据试验研究,一般有机物的5日生化需氧量约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的70%左右,对其他工业废水来说,他们的5日生化需氧量与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之差,可以较大或比较接近,不能一概而论。BOD的测试分析在废水处理工程中非常关键,BOD/COD的值可表示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能,BOD/COD的值越高,说明废水的可生化性越强,通过生物处理办法就越适合。其中废水的物化预处理单元、厌氧生物反应较大的作用就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进而提高好氧生化系统的处理效率和效果。

more

2023-11

15

外回流能否替代内回流?

见过一些设计把内外回流合并到了一起,还有一些小伙伴咨询能否利用外回流替代内回流来增加脱氮效率,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两个回流的作用。内外回流的作用内回流与外回流的作用是不同的,内回流叫硝化液回流,外回流叫污泥回流,顾名思义,通过名称咱们也能猜出其中的作用,内回流主要是把硝态氮回流到缺氧池进行反硝化,而外回流是为了保持生化系统的污泥量的稳定。但是内回流并没有稳定生化系统污泥量的能力,如果没有污泥回流,生化系统中的污泥量是快速流失的。但是外回流却有把硝态氮回流到缺氧池的作用,而且对于脱氮效率也是有很重要的影响的!在脱氮效率效率的公式η=(r+R)/(1+r+R)中,其中R是外回流比,说明外回流也是决定了脱氮效率高低的变量,这也是有些小伙伴碳源充足,但是内回流量设计较低导致脱氮效率不高,想着通过提高外回流的量去提高脱氮效率的原因。内外回流影响的HRT不一样上面的文字咱们讲了内外回流的作用的区别,这个其实不是外回流能否替代内回流的核心原因,核心原因是两个回流对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时(HRT)和负荷是不一样的!内回流顾名思义是在生化系统中的回流,如果把生化系统当成一个整体,那么进水多少出水就是多少,也就是进入二沉池的水量是恒定的,内回流的高低对于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时(HRT)和负荷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外回流是游离于整个系统之外的量,生化系统的实际进水量是(1+R)*Q的,也就是生化系统的实际进水量是要加上外回流的量的,那么进入二沉池的水量也是(1+R)*Q,相应的二沉池的HRT和负荷也会随着外回流的变化而变化!外回流能否替代内回流?能,有条件的能!在正常的脱氮系统中,通过提高外回流的量去提高脱氮效率,其中的弊端就是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变短和负荷升高,很容易造成短流、跑泥等问题,这也是决定外回流能否代替内回流的核心原因,在保证二沉池不短流、跑泥等前提下,可以提高外回流来增加脱氮效率,所以,小伙伴们操作时要注意这一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二沉池被膜代替,也就是MBR,这种情况不存在跑泥等现象,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是分开的,这种情况内外回流合并是没有影响的!

more

2023-09

25

板框压滤机操作操作规程

1.0目的:‍规范各车间板框压滤机操作,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转。2.0适用范围:‍适用于各车间板框压滤机的操作和管理。3.0液压油泵启动操作步骤‍3.1检查板框数量(64块或32块)和排列顺序是否符合要求,排列板框边缘和把手是否对齐平整,密封面接触是否良好。3.2检查管道阀门是否畅通,有无渗漏。3.3把手动换向阀调到空挡,启动液压油泵开关,检查压滤机电机转动方向,确保顺时针转动。并检查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压力表显示压力缓慢升高,稳定后的压力小于22MPa。如果压力超出范围,调节溢流阀使活塞退回时所用的较小工作压力22MPa。3.4液压系统工作正常正常后,搬动手动换向阀到压紧档位使压滤机机头压紧,达到压力后再旋动锁紧索姆接近压紧,使压滤机机头和螺母之间留有一定缝隙,控制压力在20Mpa(特别警告压紧压力不要超过22MPa)。3.5关停油泵电机,待锁母锁紧后就可以进料了。3.6板框在主梁上压紧时,严禁用手触摸板框。3.7特别强调:经过二次压紧(一次低压:10Mpa,一次高压:20Mpa),或一次高压(20Mpa)缓慢加压压紧后才能正常进料,以保证滤板的平行度。3.8液压系统停止操作时,操作装置的长杆手轮应常开,短杆手轮应常闭,以保证安全,并避免浪费油。4.0进料4.1过滤物料温度必须小于800C,以防板框变形、撕裂等引起料液渗漏。4.2当压滤机进入保压状态时开始进料,打开进料阀门开启进料泵进料,过滤压力控制在0.45Mpa(特别警告:进料压力不得大于0.6Mpa,即扬程不大于60m的泵),进料时间根据压滤后阀门出料液流情况而定,待阀门出料液流1/3不成线时及时停泵。5.0卸渣5.1达到进料时间和进料压力后(进料压力只要进料泵正常运作即满足要求)可以卸料了。5.2把手动换向阀调到空挡,启动液压油泵开关,检查压力表显示压力:压力表显示压力缓慢升高,稳定后的压力小于22MPa。5.3液压系统工作正常正常后,搬动手动换向阀到压紧档位使压滤机机头压紧并松开锁紧螺母后,进一步旋松锁紧索姆,然后边将手动换向阀搬到松开档位,边旋松锁紧索姆,直到松开到底线时将手动换向阀搬到空挡位置并停止油泵电机,开始人工拉动滤板卸料。5.4板框松开后,必须一块板下完渣后,用塑料小铲清理残留的废渣后,再清理另外一块板。严禁不清理残渣。5.5卸完板渣后,清洗板框及滤布时,应保证孔道畅通,不允许残渣粘贴在密封面或进料通道。5.6装板时,板框在主梁上移动时,不得碰撞,摔打,施力应均匀,防止碰坏手把和损坏密封面。5.7发现有破损的滤布及时更换,安装滤布时必须平整,不许折叠,以防板框压紧时损坏、漏料。5.8拆卸的板框存放时应码放平整,防止揉曲变形。5.9滤板密封面必须清洁无皱褶,滤板应以主梁垂直且整齐,不得一边偏前一边偏后,否则不得启动压紧动作。5.10卸板渣过程中严禁将头和肢体伸入滤板间。6.0滤布更换清洗6.1滤布用一周后,必须清洗一次,如有必要车间可增大清洗频率。6.2漏浑水和破损滤布应及时换下并洗净,晾干,堆放整齐,待统一处理。7.0压滤机的保养:压滤机的保养主要在液压和滤板的保养,液压系统的保养主要在液压油的保养,液压油要在使用半个月时更换一次,以后按生产需要两个月或三个月过滤一次,液压件的保养,要注意液压件的密封圈是否漏油如有漏油的要及时更换。每次维修后油缸内空气必须排净。8.0滤板的保养:要保持滤布上无夹带无褶皱保持滤板表面平整光滑,滤板的把手要轻拿轻放,压紧时要保证滤板排放整齐不偏离压紧中心线。操作人员应坚持随时打扫设备卫生,保持压滤机干净整洁,使设备本体及周围无滤渣、杂物等。

more

2023-08

22

废气处理的多种工艺

废气污染物种类繁多,特性各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气,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冷凝法、吸收法、燃烧法、催化法、吸附法等。1冷凝回收法冷凝回收法是把废气直接导入冷凝器或先经吸附吸收后,解析的浓缩废气导入冷凝器,冷凝液经分离可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的一种方法。优点:冷凝法主要用于高沸点和高浓度的VOC污染气体的回收,适用的浓度范围>5%(体积),其流程简单、回收率高。缺点:该法需要有附设的冷冻设备,投资大、能耗高、运行费用大,同时冷凝后尾气仍然含有一定浓度的有机物,二次污染严重,因此对低浓度尾气治理本法很少使用。2吸收法吸收法可分为化学吸收及物理吸收,由于有机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三苯”气体,化学活性低,一般不能采用化学吸收。物理吸收是废气中一种或几种组分溶解于选定的液体吸收剂中,这种吸收剂应具有与吸收组分有较高的亲和力,低挥发性,同时还应具有较小的挥发性,吸收液饱和后经加热解吸再冷却重新使用。优点:适合于温度低、中高浓度的废气,能够有选择性地吸收硫化氢等废气,工艺流程简单,且不需外加蒸汽和外加其他热源。缺点:需配备加热解析冷凝等回收装置,装机体积大、投资较大,同时还存在二次污染,净化效果不理想。3直接燃烧法直接燃烧法是利用燃气或燃油等辅助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将混合气体加热到一定温度(700~800℃),驻留一定的时间(0.3~0.5秒),使可燃的有害物质进行高温分解变为无害物质的一种方法。优点:直接燃烧法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小,适用高浓度、小风量的废气治理。缺点:能耗大,运行成本较高;运行技术要求高,不易控制与掌握,在国内基本未获推广。4热力燃烧法热力燃烧是指把废气温度提高到可燃气态污染物的温度,使其进行全氧化分解的过程。优点:适用于可燃有机物质含量较低的废气的净化处理,燃烧净化处理技术中热效率很高,设备使用寿命长,抗老化,耐腐蚀。缺点:设备较大,运输不便;设备价格高,运行成本高;对于含硫、卤素有机物废气处理效果较差。5催化燃烧法催化燃烧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废气中的有害可燃组分wan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优点:催化燃烧器净化率高、工作温度低、能量消耗少、对可燃组分浓度和热值限制少,操作简便和安全性好。缺点:有的气体燃烧条件苛刻,需高温、高空和高水蒸气分压,因此催化剂必须具备较高的活性、高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水热稳定性,以及一定的抗中毒能力。6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是将有机废气由排气风机送人吸附床,有机废气在吸附床被活性炭吸附剂吸附而使气体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气体排向大气即完成净化过程。优点:吸附率高,运行能耗低,费用成本低,安全可靠,适用于有爆炸的危险场所,吸附剂可以回收,节能环保。缺点:不耐高温,在湿润的条件下不能保持很好的吸附能力;易燃,较快达到饱和吸附而失去效用;产生二次固体或液体污染物。7生物法生物法是微生物将有机成分作为碳源和能源,并将其分解为CO2和H2O过程的一种方法。优点:设备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处理VOCs废气效果理想。缺点:反应装置占地面积大、反应时间较长。8等离子体分解法等离子体分解法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介质放电产生的大量携能电子轰击污染物分子,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从而使污染物得以降解去除的一种废气治理方法。优点:工艺简洁,低耗节能,设备材料抗氧化强,抗腐蚀,使用寿命长,能高效去除含有挥发性有机物、无机物、硫化氢、氨气等主要污染物的废气。缺点:等离子体技术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所要求的真空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难题,现在还是在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很多研究只针对单一的污染物。9UV紫外法UV紫外法是利用特制的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束照射废气,改变废气的分子结构,使有机或无机高分子废气化合物分子链在高能紫外线光束照射下,降解转化成低分子化合物的方法。优点: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较低,设备投资较低。缺点:去除效率低,可处理的气体种类较少。10生物滴滤法生物滴滤法是将废气经过去尘增湿或降温等预处理工艺后,从滤床底部由下向上穿过由滤料组成的滤床,废气由气相转移至水—微生物混和相,通过固着于滤料上的微生物代谢作用而被分解掉的一种方法。优点:处理费用低,工艺流程简单,生态环保。缺点:占地面积大,填料需定期更换,过程不易控制,运行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问题,对疏水性和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处理还存在较大难度。

more

2023-07

20

喷淋塔日常维护

不锈钢喷淋塔是现在化工厂对常见的一个废气处理的设备,它可以处理工厂排出来的一些废弃并且把废气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进行过滤之后再排入到空气当中。它可以把废气中的有害物体都清除掉,而且使用范围特别广,净化效率非常的高,占地面积还特别的小。一、不锈钢喷淋塔日常使用应该如何维护1、不锈钢喷淋塔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定期的检查和维护,遇到问题时应该及时的去解决,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2、在使用过程中严谨一些,其他的药剂或者是容易发生爆炸的物品进入到塔内,在进行药剂箱清理的时候应该注意安全,因为箱内残留的药剂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的小心。3、在清洗不锈钢喷淋塔电器箱的时候,不要用水直接的清洗,电气设备如果直接用水清洗,会受潮短路,造成酸雾净化塔不能正常的使用。二、如何维修1、不锈钢喷淋塔在使用过程不要直接打开观察口进行观察,否则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且检查装药的箱子里面的液体是否正常,平时应该随时检查加药装置是否正常。2、时刻注意药剂循环管路阀门是否处在正常的位置,管路有没有发生渗漏的现象。3、不锈钢喷淋塔在运行过程中检查水泵电机的电流是否运行正常,如果出现意外现象,应该及时的停止水泵运行进行检查维修。三、不锈钢喷淋塔在安装时的注意事项1、企业如果要使用安装酸雾净化塔的时候,在安装的时候,酸雾净化塔要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如果需要运输或者是安装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产品,不要让产品受到任何部件的损坏。2、如果不锈钢喷淋塔要在室外进行使用,首先应该面临冬季所需要应对的问题,冬季如果需要安装酸雾净化塔应该对底部的水池进行一个防冻的措施保护。使用酸雾净化塔之前应该先把循环水泵打开,五分钟之后再开动鼓风机,停机时应该先把鼓风机停止一两分钟之后再把循环水泵停止,不可以同时停止这样会造成机器发生损坏。3、使用不锈钢喷淋塔在一到两年之内要做一次检修检查塔内各种部件运行是否安全。三、如何维修1、不锈钢喷淋塔在使用过程不要直接打开观察口进行观察,否则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且检查装药的箱子里面的液体是否正常,平时应该随时检查加药装置是否正常。2、时刻注意药剂循环管路阀门是否处在正常的位置,管路有没有发生渗漏的现象。3、不锈钢喷淋塔在运行过程中检查水泵电机的电流是否运行正常,如果出现意外现象,应该及时的停止水泵运行进行检查维修。四、遇到问题应该如何处理1、不锈钢喷淋塔在进行维修的时候,一定要定时的处理设备内残留的沉淀物以及污水,对设备进行操作以及检修的时候,检查人员应该佩戴防护工具以及防毒的设备,做好自身安全的保护。2、天气比较冷的时候停机时应该对设备的管道做好保暖的功能,以免发生冻坏的现象。不锈钢喷淋塔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废气处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定期的进行维护和检查,这样才能延长酸雾净化塔的使用时间。

more

2023-05

06

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推动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

水是城市的血脉,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着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城市水环境治理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要求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随着碧水保卫战向纵深推进,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明显提高,然而局部水环境质量下降问题仍然存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我国生态文明理念高度契合,已经在北京市通州区萧太后河典型河段水体生物群落恢复、广东省鹤山市沙坪河水生态系统恢复、江苏省南京市玉兰河环境综合整治等实践中取得了富有成效的阶段性成果。因此,在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应尽可能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加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顶层设计。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是推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城市水环境治理领域应用的根本保障。一是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理念纳入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实践中,科学开展城市水环境治理攻坚行动,从城市水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出发,统筹兼顾、整体实施,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二是完善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构建多主体合作的城市水环境保护基金,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和收益共享机制。三是秉持地球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丰富城市水环境治理领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理论、标准与实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水和谐共生的新方案。完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政策体系。“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需要根据应用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一是探索建立城市水环境治理领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监测、报告、核查体系,制定统一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标准和工程技术规程,将各类城市水环境治理指标纳入相关部门深入打好城市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中,以定量指标增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政策效力。二是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集中连片开展城市水环境治理达到一定规模和生态修复预期目标的社会资本,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相关产业开发。三是完善配套的举报奖励制度,有序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领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决策、保护和监督等活动。强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自然生态各要素、地上地下、岸上水里等,要求不同职能部门从系统论出发,增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一方面,以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为中心,构建生态环境、水利、住建等多部门联防、联控、联动机制,围绕应对城市水环境治理挑战需要,明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城市水环境治理应用中不同职能部门的责权分摊,加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治理行动协调力度。另一方面,探索在城市水环境治理领域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试点工程,搭建多样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通纵向和横向城市水环境治理信息堵点和壁垒,加强不同职能部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信息、认知、管理和决策的协同性和联动性,形成“全域治河、治全域河”的强大合力。推动完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技术支持体系。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城市水环境治理领域更大范围应用,关键在于构建与城市水环境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技术支持体系。一方面,结合国情实际,借鉴国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城市水环境治理领域应用的成功案例,有效吸纳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为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制度体系建设以及实践应用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城市水环境治理领域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时,要充分吸收其他城市水环境治理工具中的有益部分,集成创新水生生物生态屏障构建、水生生物栖息地营造、水生生物区域分级养护等生物净水技术,根据城市水环境污染成因和治理目标,基于成本效益和可持续的原则,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治水技术具体实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赋能作用。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成为重组要素资源的关键力量。促进数字技术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深度融合,对于提高“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质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推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共享协调、智慧的城市水环境治理信息化体系,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数据资源,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城市水环境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另一方面,以数字化改革为驱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技术、管理、监控等的全过程结合,利用平台绘制的数字河网、智慧管网、监测天网,对城市水环境进行“数字孪生”,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城市智慧水环境体系,提高城市水环境治理效能。

more

2023-05

04

含油废水处理设备的主要处理方法

含油废水处理设备的主要处理方法:上浮法主要用于隔油池出水的高级处理,去除细小油珠和乳化油。经过上浮处理后,出水含油量可降至30毫克/升。其方法是:将适量的空气通入含油废水中,形成许多微小气泡,在气泡作用下构成水、气、油珠三相非均一体系。在界面张力、气泡上浮力和静水压力差的作用下形成气-油珠结合体上浮而实现油水分离。上浮法按气泡产生的方法,可分为布气上浮法、溶气上浮法和电解上浮法三种。布气上浮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于机械剪力将混入水中的气泡破碎,或将空气先分散成细小气泡后进入废水,进行气水混合上浮。常用方法有叶轮上浮法、射流上浮法以及多孔材料(如扩散板、微孔管、帆布管等)曝气上浮法。布气上浮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管理方便,电耗较低。缺点是气泡破碎不细,一般不小于1000微米,上浮效果因而受到限制。此外,采用多孔材料曝气上浮法,多孔材料容易堵塞,影响运行。溶气上浮法是从含过饱和空气的废水中析出气体,产生气泡以实现上浮。常用的有加压溶气上浮法和真空上浮法,前者应用较普遍。加压溶气上浮法是用水泵将废水送入溶气罐加压到3~5.5千克力/厘米2,同时注入空气使其在压力下溶解于废水。一般溶气时间为2~4分钟。然后废水通过减压阀进入上浮池。溶入废水中的空气由于突然减到常压,便形成许多细小的气泡逸出,从而实现上浮。上浮池内的上浮时间一般不小于1小时。常采用将经过上浮处理的部分废水(30~50%)加压回流进入未经加压上浮处理的废水中实现上浮的方法。其优点是加压废水量小,可减少电耗,同时可以防止未处理的废水中油品在加压溶气时进一步乳化。真空上浮法是使废水中的气泡在减压(真空)条件下逸出的。溶气上浮法的主要优点是产生的气泡直径可小到30~120微米。气泡直径小,在供气量相同时,气泡吸附时的比表面积就大,气泡上浮速度减慢,与吸附质点的接触时间增加,可以提高上浮效果。因此,溶气上浮法获得广泛应用。电解上浮法利用电能在含油废水中的电解氧化还原效应,以及由此在电极上产生的微小气泡的上浮作用来净化含油废水。如采用可溶性阳极材料,还可以同时发生电解混凝作用以净化废水(见废水电解处理法)。

more

12 共21条 2页,到第 确定

全国服务热线:

181-3792-9298

联系电话:18137929298 / 17395951977

固定电话:0379-63931977

邮箱:lysjhb@126.com

网址:/

公司地址:洛阳市老城区老310国道老战友物流西200米

手机了解更多

手机了解更多

微信关注我们

微信关注我们

Copyright © 77779193永利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8006930号-1 豫公网安备 41030202000201号 【免责声明】
XML 地图